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全省政法系统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

38项服务承诺便民利民为民

  发布时间:2015-07-13 11:47:34


    本报讯(记者李向华)7月8日下午,省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新闻发布会,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发布了38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政法系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暨队伍建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干警执法为民意识,全面推进政法队伍思想作风和执法能力建设,省委政法委决定在全省政法系统继续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

    按照省委政法委统一安排,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深入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紧密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和业务实际,推出了38项便民利民为民措施。

    全省政法系统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政法机关形象,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寄予厚望,要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指导,扩大社会影响。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真抓实做,确保各项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昨日,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政法系统继续组织开展了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根据省委政法委统一安排,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深入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紧密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和业务实际,推出了38项便民利民为民措施。

    昨日召开的全省政法系统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新闻发布会指出,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是全省政法系统对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充分体现了政法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承诺是责任,践诺是义务,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真抓实做,确保各项承诺真正落到实处。

    A

    小官大贪案件快审、快结、快执

    省法院发布11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一、开通全省法院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案件查询、诉讼指导、预约法官等诉讼服务。

    二、实行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三、推行行政案件异地管辖改革,逐步扩大异地管辖案件范围,防止地方干扰,促进行政案件依法公正审理。

    四、开展消极执行专项治理活动,切实提高案件执结率,及时实现当事人实体权益。

    五、严惩侵害群众利益的贪腐犯罪,对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及涉及民生的小官大贪案件快审、快结、快执,及时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六、持续开展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活动,深入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口袋书,帮助农民工依法讨薪维权。

    七、推进“送法进校园”、“开学第一堂法制课”常态化,邀请在校学生走进法院、旁听庭审,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

    八、深化涉军维权工作,推动建立鄂豫皖涉军维权工作协作机制,提升涉军维权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九、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主动接受监督,增进司法民主。

    十、强化正风肃纪,加大司法巡查和审务督察力度,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十一、持续加大惩治司法腐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法院干警充当诉讼掮客、办理“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问题,确保司法廉洁。

    B

    着力纠正司法行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省检察院发布9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一、开展服务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集聚区专项活动,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向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集聚区派驻检察室或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工作站工作机制;建立联系人制度,加强与郑州航空港区、产业集聚区企业的联系;开展法制宣传,帮助企业堵漏建制、依法规范生产经营;总结推广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提升服务效果。

    二、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深化检察机关司法规范化建设,着力纠正思想观念、司法行为、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的长效机制,提高规范司法、公正司法能力水平,增强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

    三、开展“五进”法制教育活动,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结合近年来查办的发生在国家机关、校园、农村、企业、社区中刑事案件高发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开展“送法进机关、校园、农村、企业、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提高干部群众依法办事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四、开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监督活动,保障民生民利。

    依法监督行政机关移送一批涉嫌犯罪的案件,挂牌督办一批重大案件,查办一批职务犯罪案件;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制度,促进环境资源监管和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两法衔接”机制有效运行。

    五、开展涉农检察专项活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索创新联系服务“三农”的平台载体;依法打击破坏农村社会安全稳定的刑事犯罪,依法查办发生在“三农”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加强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农村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

    六、开展涉房地产领域犯罪专项检察活动,保障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既严查群众反映集中、情节恶劣、危害后果严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官大贪”,又查办大要案,注意深挖渎职背后的贪贿问题;严厉打击围猎干部、主动行贿、情节恶劣的行贿犯罪;深入剖析案发部门在制度、管理、执行上存在的漏洞,提出检察建议,帮助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保依法公正行使职权。

    七、开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项活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强与公安、审判、司法行政机关的衔接配合,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提升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挽救水平;建立多部门合作及司法借助社会力量的长效工作机制,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八、开展刑罚执行法律监督专项工作,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对全省范围内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发现并依法监督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处一批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对部分监狱开展巡视检察,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监督员视察指导监管场所。

    九、继续深化检务公开工作,提高司法公信力。

    建成或升级互联网互动公开平台,初步实现检察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实务应用和社会服务功能;建立网上查询、电话查询、触摸屏自助查询和案管岗位查询“四位一体”案件信息查询机制;采取公开审查、听证、论证、示证、答复等形式,促进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公正办理;加强新媒体条件下的检察宣传工作。

    C

    城乡户籍统一考驾照自主预约

    省公安厅发布10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一、实行城乡统一户籍登记制度。

    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全省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各类涉及户口性质变更的审批一律停止。对居民自愿更换户口簿的,应当按规定予以换发。

    二、缩短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限。

    全省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限由法定的60天缩短至40天。在高考、征兵等特殊时期,对急需用证人员,开辟“快速通道”,实行制证信息快速审签、快速制证、快速发放,确保群众20天内领取证件。

    三、改进户籍窗口服务。

    全省户籍窗口办公系统实行电子档案和公安网内部办公系统网上审批。城市区户籍室以及业务量较大的农村户籍室,有条件的地方设置语音电话、自助服务机,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为群众提供咨询。节假日采取电话预约办公,及时受理急办业务。实行户籍办理延时服务,延长工作时间,直至为最后一个群众办理完毕。

    四、实行车驾管业务网上办理服务。

    驾驶人可通过互联网向公安车管部门申请补换领机动车和驾驶人牌证,变更车主和机动车驾驶人联系方式,机动车道路违法查询等服务。9月1日起在安阳市试行,2015年12月底在全省推广。

    五、推行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自主预约考试。试行考生不再通过驾校集体报名,直接利用互联网、电话、车驾管窗口多种渠道自行向公安车管部门报名预约驾驶人考试。9月1日起在安阳市试行,2015年12月底在全省推广。

    六、提供应急“绿色通道”服务。

    对运送危重病人的车辆和中小学生集中出行通行高速公路所乘坐的校车、包车,可视情采取警车带道、接力护送等方式,优先保障便捷安全通行高速公路。对运载大型不可解体货物和执行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任务车辆,提供引导、护送等保通服务。

    七、增设出入境办证受理点。

    城区人口在100万人以上和年办证量在10万本(次)以上的省辖市,合理选点布局,增设2个以上出入境办证受理点,方便群众就近办证。办证高峰期间,根据实际需要,在办证大厅增加受理窗口,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

    八、实施出入境证照照相免费。

    公安机关免费为出国境申请人采集电子照片,停止出国境照片社会化收费采集模式,申请人不再提交纸质照片。

    九、建立“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

    2015年12月底,开通全省公安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逐步将治安、户政、交管、出入境、科技、消防等公安行政服务事项纳入平台,为群众提供相关政策公示、受理办理、进度查询等服务。

    十、农村地区实行下乡上门服务。

    在农村地区实行民警包村工作制度,包村民警定期“下乡入户”,对群众有关申请及时受理、代办或协助办理,并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群众,将办理好的证件送至居民家中。定期组织“流动车管所”、“流动户籍室”等,为农村地区的群众提供下乡上门服务。

    D

    法援覆盖人群扩展至低收入群体

    省司法厅发布8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一、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推动法律援助覆盖人群由困难群体扩展至低收入群体。

    二、确保全省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万件,其中,律师办理的不低于4万件;提供法律援助咨询50万人次以上。

    三、开展“为市级以上劳模免费办理公证公益服务周”、“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公证公益服务周”活动。

    四、对涉及残疾人、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司法鉴定事项,减收不低于法定标准20%的费用。

    五、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全省首届高校法治文艺会演和高校大学生法治动漫、微电影大赛。

    六、开展“最美人民调解员”寻找宣传活动,通过弘扬先进典型,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公信力。

    七、加强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全省监狱在押服刑人员7000人以上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八、推进狱所务公开,完善监狱长、强制隔离戒毒所长接待日制度,每月10日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咨询。

责任编辑:张远想     

文章出处:河南法制报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