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肃清“四风”永远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4-10-14 17:27:28


|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要着重解决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这里,总书记强调的是共产党人及其党的领导干部要大力培养高度自律的精神,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严格检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认真查找问题,准确分析成因,痛下决心整改,最后达到思想观念不退化,理想信念不淡化,能力水平不弱化,生活作风不腐化的目标。

  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在充分肯定“活动”成果的同时,严肃指出了存在的不足。诸如,“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强调,“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诚然,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了,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反对“四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没有结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

  所以,我们应当对“四风”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解决的长期思想准备。“四风”问题,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是项长期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需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如果说“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是“打短平快”,治的是“标”,那么强化“自律”就是“连续作战”,治的则是“本”,如何治“本”,“自律”是关键。何谓“自律”,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的‘一日三省’在如今看来即是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检讨,自我批评,自我修正,它强调的是个人的高度自觉性,此即“自律”也。自律既是对自己一种严格要求,也是自我提高的良好方法。高度自律精神一旦养成,必将是不是因为制度“不敢为”,而是不因制度“不愿为”。之所以曾子后来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正是因为他始终坚持自省、自律,养成了高度的自律精神,使之完美人格,成就事业,为后人景仰。可见,自律精神的养成对真正肃清“四风”,长期保持我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关要的。

  反对“四风”需要三省”,“三省”之自律精神不会与生具来。

  首先需要经过后天长期的教育、学习才能养成。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而治心养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其实大家都懂得,学习能增长知识、怡情养性,学习也能远离低级趣味,提升境界,还能通过学习能确立和坚定信念。我们共产党人及其党的干部身上存在“四风”问题,这与个人放松学习,不善学习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情操的有效手段”。孔子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行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道义不能实行,不良的言行不能改,这些是他所忧虑的。这里强调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无论是对政治理论学习,还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吸纳,都来不得半点放松和掺假。只有通过长期的不断地教育、学习,始终让先进理论、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理想信念,占领思想高地,才能有可能到达“慎独”境界,抵制“四风”,远离“四风”。

 其次需要通过后天不断的努力实践,自律能力才能得到增强。“实践是思想的真理”。心里想到、口里说到,不如行动做到。凡共产党人及其党的领导干部,无论哪个行业,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在职与否,都要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带头遵守党纪国法、社会公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经常检查自己,扪心自问,为党工作“忠”乎?为群众办事“诚”乎?执法办案“公”乎?为人处世“仁”乎?在工作和生活上存不存在“四风”问题,多问群众意见,倾听百姓呼声,敢于担当,勇于纠错,使之行成惯性,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在工作中提升自律能力。

责任编辑:戚绍燕    

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