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网络谣传当止于“李芊事件”

  发布时间:2014-07-08 16:51:09


    据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7月6日下午发布的消息,在河南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南京警方查明网传“医生列车救助产妇被南京雨花台区法院认定为非法行医并被判决赔偿”谣言的捏造者,为河南网民尚某(男,医务人员)。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治安处罚。(7月7日《人民法院报》)

  最初从网上看到“李芊事件”的网贴,很是震惊,好心助产的医生咋就成非法行医了,这以后身处外地的医生,在突发事件中别人寻求救助时还敢出面吗?幸亏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不然,这“子虚乌有”的谣言不知会忽悠多少网民善良的心。

  在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信息传播迈入自媒体时代,网络空间变得毫无边界,亦不再虚拟遥远,已成为网民现实生活的一种延伸,通过网络获取关于工作、生活、生产以及经营等各种信息。现代人已经习惯于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中游走,各种信息也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穿插传播,真假难辨,各种网络谣言让公众不堪其扰、苦不堪言。往往是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偏了半个世界。造谣者制造网络谣言,有为了博取点击率的哗众取宠者,有为了抒发对他人、社会和国家不满的居心叵测者,还有被西方敌对势力收买的蛊惑人心者,等等,动机不一而足,最终污染网络空间视觉,伤害社会诚信与秩序,甚至改变他人固有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规范。“李芊事件”这则谣言无疑是精心设计的,始作俑者尚某因认为有关法律中的相关条文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不够充分,为发泄不满,吸引眼球,凭空捏造该虚假帖文;它借助“扶与不扶”讨论的余热,捏造一个医生在院外好心助产反遭恶报的情节,忽悠我们所应该具备的助人为乐的善良;借助网民对司法的关注,捏造一个子虚乌有、颠倒社会价值、有违公平正义的案件,混淆我们对司法公正的认知,严重损害了法院、法官的形象,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

  网络空间无边,但网络空间言论有界,我们需要的是真实诚信的网络世界。在网络空间里,我们也需要真善美,需要它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捷、实用与正能量,而不是充斥着假恶丑等消极、暴力的谣传,更加痛恨别有用心者忽悠我们的善良,危害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秩序,损害司法公信,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网络空间虚拟,但网络空间行为并非无影,造谣者处处留痕,任何网络言论都有迹可循。去年国家开展整治网络言论以来,“秦火火”“立二拆四”等谣言水军相继被判刑,“李芊事件”造谣者尚某又被处以行政处罚,这些都给网民以警醒:网络世界不是法外之地,也须慎言慎行,造谣中伤者必将被惩处。网络谣传,当止于“李芊事件”,不传谣,不信谣,从自身开始,从身边管起。

责任编辑:戚绍燕    

文章出处:中国法院网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