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泉区法院把做好涉法涉诉工作当作践行司法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三”思路推进工作,破解难题,使一批信访老户息诉罢访,申诉申请再审案件数量也逐年下降,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连续三年,该院100%办结上级交办案件,今年3月份,该院又在全市信访工作月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发扬好“三个精神”,坚定信心
“虽然目前法院信访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只是一个时期的特殊现象,只要我们有信心,方法总比困难多。”郭良豪院长在鼓励干警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干警们要发扬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司法为民;在调解工作中,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实行民事、刑事、行政、执行工作中“全面调”,承办人、庭长、院长“全员调”,法理要反反复复宣讲,疏导要点点滴滴渗透,最大限度减少信访案件的形成;在处理信访案件时紧紧依靠党委,发扬“三不怕”精神,即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费尽心,增加回访、走访密度,对信访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捐助、协调解决,从思想上沟通,情感上拉近,想方设法把问题处理在基层。
长期缠诉信访户韩保宏、杨素芳等,就是在市中院、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帮助下,该院主要领导多次接访走访、案件承办人员尽力调解疏导,最终打开他们的心结,促使他们自愿停诉息访。
二、把握好三个时间,适时出击
该院经调研,发现大多数当事人心理“波动期”在案件刚进入法院、案件裁判后、案件执行中三个阶段表现最为明显。据此该院加强了立案庭的风险、举证责任告知等工作,热情接待,耐心指导,在矛盾尚未激化的初期做好防范工作。严格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制度,不能确保当事人“胜败皆服”,但要做到“胜败皆明”。倡导“人性化执行”,增加执行环节的透明度,规范执行,和谐执行,避免造成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充分把握当事人心理“波动期”的规律性,打好信访工作主动仗。
2008年至今,凤泉区法院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315人(件)次,排查出有信访隐患的案件35起,并通过及时上报、重点稳控、合力化解等措施及时解决,未形成新的信访案件。
三、运用好三个角度,统筹兼顾
一个事物从不同视角看会有不同的成像,也会带来不同的认知。凤泉区法院引导干警从多个角度看待信访问题,开拓思路,因案施策。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不局限于法律条框的束缚,机械办案、就案办案,全员树立全盘考虑的意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二是以“旁观者”的眼光看问题,从“局外人”的角度想问题,发现信访案件形成的原因和症结,及时对症下药,逐步化解。三是站在信访人的角度,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为什么当事人对我的判决不满?为什么当事人对法院有意见?为什么当事人信“访”不信“法”?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与当事人沟通,正确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契合点,使当事人彻底息访罢诉。
四、处理好三个易燃点,突出重点
当前引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燃点”主要集中在执行不力、司法不公、司法不文明三处。针对这三个“燃点”,凤泉区法院集中精力做好防控措施,在提高案件执结率上下功夫、在加强案件评查和廉政建设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司法水平,严防因司法不文明、不廉洁、不公正诱发缠诉信访因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8年以来,该院共对5起重点案件进行听证,评查各类案件570起,集中力量清理执行15件当事人反映强烈的积案,调查核实群众举报干警违法违纪线索2起,对发现的问题均责令责任人限期纠正,并将处理结果主动向群众反馈,赢得了群众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