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恨父亲曾抛家弃子追求自己的幸福,兄妹二人拒绝赡养父亲。看新乡市凤泉区人民法院大块法庭如何调解这起赡养纠纷。
事情的缘由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1996年,老李因故执意离婚,一番折腾后如愿以偿。当时,儿子大李尚未自立,女儿小李还是一名初中生,没了顶梁柱,家中的经济状况顿陷窘境。从邻居们的风言风语中,大李和小李大致知道了父亲离开的原因,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期间,老李回来又离开,反反复复违背承诺让子女们伤透了心。
原生家庭的创伤始终无法自愈,成年后的大李和小李先后结婚、离婚,如今都是边打工边各自抚养着自己的孩子。
2023年1月初,获悉父亲现在年老多病,便将自己和哥哥起诉要求二人赡养后,小李异常愤怒。她拒绝到庭和父亲见面,向法官递交了书面陈述,满篇都是对父亲的控诉和指责。儿子大李见到父亲也是一脸的冷漠。
承办法官理解这对兄妹,但年近七旬的老李失去生活能力也是实际问题。处理家事纠纷最好的方式是调解,法官指出了老李的自私和作为父亲的缺位、失职,当年伤害了子女,如今再和子女对簿公堂,可能造成亲情彻底决裂的后果。老李承认对子女的亏欠,并主动向儿子、女儿道歉。
为彻底打破父子之间的陈年壁垒,庭前,法官多次将一家人和其亲属叫到法庭进行调解。结合道德伦理和亲情,法官一遍遍做兄妹二人的思想工作,讲世情民俗、讲法律法规、讲心理创伤的修复,当提到如果老李老无所养,作为子女可能一辈子无法安心的时候,兄妹二人沉默了。
2个月后,案件开庭,老李当庭提出撤诉。大李百感交集,随即拿出了身上仅有的200元钱塞给父亲,见状,小李也掏出了200元钱。兄妹二人表示会放下过往,尽力照顾老李的生活起居,为他养老送终。一家人冰释前嫌,老李在子女的搀扶下离开了法庭。
“法理不外乎人情”,调解也要充分体现价值观导向。承办法官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弘扬法治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小编了解到,大块法庭辖区内的赡养案件已连续三年呈递减趋势,他们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司法,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