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乡市凤泉区人民法院大块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并顺利履行。这起长达三年、两次起诉,引发了返还原物、离婚、健康权纠纷等另外三个“连环”案件,涉及八份裁判文书及多次信访的“硬骨头”案,在当事人谅解、围观群众称赞的和谐氛围中落下了帷幕,成为人民法庭发挥职能服务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经典镜头。
2018年6月,王某承建李某、马某夫妻二人的个人房屋,后因王某施工的地基质量存在问题,李某、马某要求王某对地基柱子返工重建,王某进行了返工。后李某、马某要求对地基圈梁部分继续返工,王某不同意,纠纷由此引发。2018年10月,李某、马某将王某的建筑工具、设备非法扣押。后王某安排人员到施工现场强行拉走工具设备,双方发生争执,继而引发斗殴事件,公安机关介入。
2019年1月王某以返还原物为由起诉至凤泉区法院,后经审理,判决李某、马某返还非法扣押的工具设备,并承担非法扣押期间王某产生的损失。李某、马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在此期间,李某与马某因上述问题引发家庭矛盾,李某遂向凤泉区法院起诉离婚,后经法庭调解,李某于2019年3月份撤诉。
2019年4月,李某、马某以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为由,将王某告上法庭。后因其不申请鉴定,致使案涉地基的质量及损失无法查明,被判决驳回。该案经上诉后,维持原判。2020年7月,李某、马某再次以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起诉至凤泉区法院,但称家庭困难无力承担鉴定费用,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以上案件均由大块法庭审理。在审理期间,李某、马某担心没鉴定自己会输官司,便试图信访解决。承办人多次做夫妻二人的思想工作,告知其既然知道有事找法,就要有“解决问题靠法”的信心,将信访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协商解决问题才是双赢。和双方沟通好后,法官遂组织双方进行一次又一次调解,在方案不断修改完善中,双方也渐渐消除了对立情绪,差距一点点缩小,最终达成了一致:王某同意向李某、马某进行赔偿,并放弃索赔因扣押产生的损失;李某、马某同意返还王某所有扣押的工具设备。
7月3日周六,在不影响当事人务工的情况下,法庭放弃休息,在施工现场组织双方履行了各自的义务,至此,多起纠纷一并彻底化解。
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建设逐渐深入人心,“遇事找法”逐渐成为基层群众的普遍意识和主动选择。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高昂的鉴定费、评估费等增加了诉讼成本,成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羁绊。大块法庭因地制宜、因案制宜,不满足于就案办案,坚持以案结事了、矛盾实质性化解为目标,宁可自己多费事、不让群众多费心,倾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基层依法治理,不仅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还感受到法律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