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省高院副院长史小红通报河南法院2016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省高院民三庭庭长司晓森发布河南法院2016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省高院政治部宣教处副处长程彤主持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2016年,全省法院以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为原则,全面履行审判职责,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不断拓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省法院主动提供司法服务。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带头走访高科技企业,了解企业知识产权情况,帮助企业做好知识产权的布局和保护。去年4月19日,邀请国家知产局副局长甘绍宁,省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我省高新企业代表,召开全省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座谈会,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司法需求,征求对法院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省各中级法院院长也都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举办专题报告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司法服务举措。
全省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公正高效审结大批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全省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418件,结案3061件,审结率达90%。有效缩短权利人的维权周期,平等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纠纷之外,商业秘密、广播组织权、特许经营合同等新类型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断涌现,知识产权司法对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作用逐年加大。
全省法院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制裁力度,充分发挥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依法严惩知识产权刑事犯罪,加大刑事处罚的威慑力。对假冒知名商标,生产、销售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食品、种子、药品、农药、汽车配件、白酒、家用电器等犯罪分子判处实刑;在法律规定幅度内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从经济上剥夺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和条件。逐步提高民事侵权赔偿数额,提高侵权人违法成本。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全面考虑知识产权类型、侵权故意、侵权行为持续时间、侵权获利以及地域经济差别等情况,使司法保护力度紧密契合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防止权利人赢了官司、丢了市场现象发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除了在刑事审判中加强实体刑和罚金刑的适用,在民事审判中提高赔偿数额等手段之外,对重复、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人发放禁止令,禁止其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职业,防止其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司法的惩戒、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丰富了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还将积极探索将知识产权侵权信息录入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系统,进一步遏制侵权动机。
全省法院突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了一大批专利权、技术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涉及农机、新型建材、节能设备、矿山机械等众多行业。充分考虑企业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本、知识产权的利润贡献率和侵权人的违法收益等因素,提高审判效率,加大赔偿力度,使高新技术企业有集中精力搞研发的信心和底气,促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着力维护我省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品牌和商誉,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河南自贸区发展战略。
全省法院完善司法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全省法院全面铺开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结合河南法院实际情况,起草了《关于在全省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审判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
河南法院2016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包括:范某非法制造“好想你”注册商标标识罪案、被告人何某侵犯著作权案、金星啤酒公司与省外某啤酒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路易威登马利蒂诉郑州某商贸有限公司及马某侵害商标权纠纷案、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诉商丘某电视公司侵害广播组织权案、香港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诉商丘某公司、郑州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河南梦祥纯银制品有限公司诉郑州某首饰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驻马店市张书奶粉营销有限公司与张某特许经营合同纠纷、鲁山县尧山大峡谷漂流有限公司与平顶山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和新乡市华畜商贸有限公司诉沧州某公司要求确认不侵权之诉案。